大发一分快3app推荐

55年,周恩来与初恋女友见面,邓颖超得知后:你怎么没有拍张照片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大发一分快3app推荐介绍

你的位置:大发一分快3app推荐 > 大发一分快3app推荐介绍 >

55年,周恩来与初恋女友见面,邓颖超得知后:你怎么没有拍张照片

发布日期:2024-12-22 03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88

张若名

1919年,周恩来从日本回国,转而进入南开学校大学部。

当时,张若名和邓颖超同时就读于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。张若名17岁,邓颖超15岁。

五四运动打响后,周恩来、张若名、邓颖超等爱国青年关心民族未来和命运,以觉醒的公民姿态,成立了天津青年学生进步团体“觉悟社”。该社共有20名成员,邓颖超年纪最小,周恩来亲切地称她为“小超”,这个名字一直沿用着。

觉悟社的主要活动是研究民主爱国斗争的形势和策略,组织大规模示威游行,以此来推动社会的进步,很快成为天津本地声名大噪的爱国团体。

1920年,部分代表被天津反动军警逮捕。为营救被捕人员,周恩来、张若名等人决定策划指挥大规模示威游行,向政府施压。

1920年1月20日下午,周恩来、张若名等率领数千名学生,呼喊着响亮的口号,一路走到直隶省署门前,要求释放代表们,却惨遭潜伏在门口的反动军警武力镇压,周恩来、张若名等人被捕。

在狱中,周恩来带领狱友们继续斗争,邓颖超等人在狱外全力搭救,经过半年较为有效的抵抗,他们终于脱困,重获自由。

1920年7月17日,代表们出狱后合影,一排左一是张若名,四排右二是周恩来

出狱后,周恩来、张若名继续探索救国之路,并一致认为“和平救国”不适用于当今的中国。

当时,赴法国勤工俭学已形成生机勃勃、轰轰烈烈的局面,这让张若名心驰神往。去法国!去欧洲!像是一句最动心、最有力的召唤。周恩来、张若名、郭隆真决定游学欧洲,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。

临行前,张若名给家人留下一封信:“你们不要追我,你们若是追我,我就跳海了!”

1920年11月7日,周恩来、张若名、郭隆真登上波尔多斯号,离开祖国大地,启程前往法国。

张若名(左)和郭隆真

北京《晨报》得知张若名将去法国游学,特别聘请她为《晨报》驻法通讯员,任务是撰写通讯稿件寄回国内。

抵达法国不久,周恩来和张若名一起讨论时局,探寻各种主义。张若名像一团燃烧的火,热情、勇敢、赤诚,这些闪光点恰好打动了周恩来的心,二人自然而然走到一起。

1921年春,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小组,视“共产主义”为毕生信仰。

周恩来在法国巴黎工作地和住处门前留影

1922年,赵世炎、周恩来、刘伯坚、李富春等人成立了中国少年共产党,经周恩来介绍,张若名成为该组织第一批成员。

这是一个秘密的组织,每位成员都要隐蔽真实身份,周恩来化名为“伍豪”,张若名化名为“一峰”。

在法国,张若名为勤工俭学学生和当地华工之间和谐共处做了大量工作。除此之外,她还声援国内妇女运动,以无边的豪情坚守着青年革命者的理想。

张若名

而此时,国内的邓颖超等人创办了《妇女日报》,张若名闻讯后欣喜若狂,通宵达旦地为《妇女日报》撰文,她毫不吝啬对邓颖超等人的夸奖,称赞她们:“有创造的能力,可为中国妇女开垦一条大路,而唤醒沉醉麻痹的朋友。”

1924年1月21日,列宁逝世。中国少年共产党计划派人参加追悼会,并在大会上发言。由于张若名精通法语,成为共青团领导人心目中的第一候选人。

然而,法国当局不同意外国共产党人出席这一活动,共青团领导人执意派人前往,在这一场拉锯战里,张若名的真实身份意外泄露,被法国警察盯上,险些被驱逐出境。

事件结束后,张若名陷入前所未有的苦闷之中。是继续追逐革命理想,还是埋头于书山、沉浸于学海,她心里的天平已经倾斜。

经过反复思量,张若名决定退出组织,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上,待学成后报效祖国,这一决定也意味着她与多年来的亲密战友劳燕分飞。

张若名退出组织,踏上学术道路,让周恩来在感情上有些困惑。他心目中的终生伴侣,必须志同道合,有共同的革命理想,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,都愿意为之奋斗终生。经过一番慎重考虑,周恩来推心置腹地与张若名谈论了自己的择偶观,二人和平分手。

周恩来

多年后,周恩来回忆起这件事,对侄女周秉德说:“她退出组织后,也就帮我下了决心,我开诚布公地对她讲明了自己的爱情观,宣布中断了我们的交往。”

游学法国期间,周恩来和国内觉悟社的“战友们”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,其中就包括邓颖超。通过长年累月的相处,邓颖超坚强的革命意志让他深感钦佩,并希望与她结成终生伴侣。

某一天,邓颖超正和觉悟社成员谌小岑、李峙山商议成立解决妇女问题的组织。突然,门外传来一声稚嫩的童音,马千里的女儿马翠官举着一封信跑进来:“邓阿姨,您的信,门房叔叔刚刚收到,说是外国寄来的,让我赶快送给您。”

邓颖超

邓颖超微笑地接过信件,一眼就认出了周恩来的笔迹,李峙山、谌小岑也好奇地凑了过来。

邓颖超把信封拆开,里面露出一张明信片。她心里不禁纳闷,以往周恩来寄明信片都没有信封,这次是怎么了!

带着满脸的疑惑,她仔细端详着这张明信片,只见上面树木郁郁葱葱,鲜花姹紫嫣红,3位金发女郎快乐自由地迎着风的方向追逐太阳。再看明信片的背面,是再也熟悉不过的笔迹:“奔向自由自在的春天!打破一向的束缚!勇敢地奔啊奔!”

一时间,邓颖超的眼睛突然有些潮热,聪慧机灵的她怎能不明白,这几十个字,字字都写满了周恩来对她的心意。

她的心里有一种炽热的情愫在弥漫。

李峙山和谌小岑见状,接过明信片,看完后起哄起来:“喔呀,小超,你还不明白,这是伍豪在向你表示呀!”

向来沉着稳重、伶牙俐齿的邓颖超方寸已乱,嘴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。

李峙山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,笑着说:“小超,这是伍豪在向你表示他的真挚情意啊!他要你打破一切束缚,勇敢地和他相爱啊!用了这样一种含蓄的方式,倒像他一向的为人,感情总是这样细腻深沉。你赶快给他回信吧,我们先走啦。”

周恩来和邓颖超

说完,李峙山和谌小岑便走出房间,独留邓颖超一人心烦意乱。

此时的邓颖超回忆起她和周恩来相识多年以来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,久久不能平静,疑惑也浮上她的心头。

周恩来一直坚持独身主义,并且他的身边有张若名的存在,现在为什么向自己表白呢?

于是,邓颖超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,她首先询问了他对成立妇女组织的看法和建议,信的最后才委婉地问:“你不是一向抱独身主义的吗?现在有什么新想法?”

周恩来的回信很快就到了,他极大地赞赏了觉悟社同仁们成立进步妇女组织的想法,接着突然转换话题,表白了对邓颖超赤诚的爱,并回答了她的疑问:

“我到欧洲后,认识到革命和恋爱并非对立,“独身主义”的主张已经开始改变。马克思和燕妮,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,都是理想的革命伴侣。在法国,蔡和森和向警予、李富春和蔡畅都恋爱结婚了,朋友们也希望我能选择一个志同道合的终身伴侣。”

他毫不避讳地提起张若名,并告诉邓颖超,张若名不是他理想的革命伴侣,他已经决定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,只有顽强坚韧的邓颖超才能与他并肩战斗。

周恩来真诚的情感打动了邓颖超,她回信道:“我们思想相通,心心相印,愿相依相伴,共同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。”

周恩来和邓颖超

1924年7月,周恩来接受调令返回中国,郭隆真赴苏联学习,张若名含泪送别多年的挚友们,退出一切政治活动,开始了形单影只的留学生涯。

1924年,张若名进入里昂大学文科学习。由于学习十分勤奋,肯吃苦,肯钻研,四年后荣获里昂大学文科硕士学位。之后,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。

1930年夏天,周恩来由上海赴莫斯科参加中共“六大”,因国内正弥漫着白色恐怖,他的行踪不得不保密。为慎重起见,回国时先绕道欧洲,再由欧洲返回国内。

这时,张若名已在里昂中法大学度过了三年的留学生涯,跟外界断绝一切来往。

虽然两人分别数年,已经各奔前程,周恩来仍然没有忘记这位老朋友。

周恩来曾对周秉德说:

秉德,你知道吗?我在和你七妈结婚之前,在巴黎曾经有过一个女朋友,长得还算不错。世界上男人与女人的关系,除了恋人,还有友情。就说张若名我们在天津一起坐过牢的,我了解她的人品,她自己放弃对革命的追求,但不等于她就一定站在敌人一边,出卖我们,我们还可以是朋友。

抵达巴黎后,在十分紧张的气氛下,周恩来仍利用这次机会,前往里昂看望张若名。

那是一个寻常的日子,周恩来一身乔装打扮,戴着墨镜,身穿干净利落的白色西服,头上戴着一顶法国盔。

两人见面后,周恩来取下墨镜,张若名看到他那双闪烁着光芒的眼睛。

周恩来

他们在学校女生宿舍旁边的咖啡馆畅聊几个小时。

周恩来告诉张若名:“我已经和邓颖超结婚。”

张若名向他保证:“我虽然离开了革命队伍,但绝不出卖朋友和党的机密,仍然愿意做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者。”

与此同时,周恩来还告诉张若名,觉悟社的成员们有的继续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,有的已经丧失理想,腐化堕落,张若名为此唏嘘不已。

告别前,周恩来对张若名说:“将来什么时候再相会很难预料,我已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。”

夜幕降临时,他们互相告别。

1930年,张若名荣获法国里昂大学文学博士学位,成为中国现代第一位留法文科女博士。

她一直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研究,其博士论文《纪德的态度》深入分析了纪德的身份性格、宗教信仰、道德观、象征艺术、古典主义。这篇论文被评为里昂大学最优秀成绩,奖励500法郎。

纪德本人看过后,亲自致信张若名:“拜读你的大作后,使我似乎又重新意识到自我的存在。我从未想过我会如此被了解。”

1930年12月20日,张若名和丈夫杨堃回到阔别10年的祖国。

张若名和丈夫杨堃

1931年,张若名任教于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,教授法国文学史和心理学。

华北沦陷后,中法大学文学院停课。张若名投入到月刊《法文研究》的编辑工作中,撰写了大量优秀的文章。

抗日战争结束后,北平中法大学复课,张若名继续走上讲台。

她的儿子杨再道回忆:“她从来不谈自己的过去,不谈政治,我只知道她是教授,有学问,有外国朋友,天天给学生们上课。”

1948年4月,张若名举家迁往云南昆明,任职于云南大学。

1955年4月,云南省委统战部致电云南大学党委书记,要求安排张若名和杨堃到统战部部长陈方家里去。

张若名和杨堃很快接到学校方面的通知,但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也不知道要去见谁。

第二天,他们准时来到陈方家,才被告知:“周恩来要见你们。”

周恩来

半个小时后,张若名和杨堃被领到省委贵宾招待所。没过多久,周恩来和陈毅一起出现了。

故人相见忆往昔,半生已过叹少年,周恩拉紧紧握住张若名的手,高兴地说:“砚庄,你好啊!你身体好吗?小超再三嘱咐我,一定要替她向若名姐问好,她的意见,我当然要照办了。”

时隔25年未见,张若名有些许紧张。但周恩来幽默的话语,让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。

随后,周恩来与杨堃谈论云南本地的问题,向来热情、滔滔不绝的陈毅则向张若名请教法国文学。

这次见面持续了5个小时。

临别时,周恩来问张若名夫妇:“想不想回北京工作?”夫妻倆异口同声地说道:“当然愿意。”

返京后,周恩来饶有兴致地向邓颖超讲述了“故人重逢”的情景。邓颖超问:“你怎么没有拍照片呀,也让我看看她与当年相比有什么变化么?”

一个月后,按照周恩来的指示,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的老友刘清扬致信张若名夫妇,邀请他们一起回北京工作。

杨堃回忆说:

我记得对张若名的工作安排得很具体,外交部外文秘书,主要接待讲法语的外宾,同时兼全国妇联的法语翻译。我到北京大学当教授。我很高兴,张若名不愿离开学校去搞接待工作,于是,这件事就放下了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首页 | 大发一分快3app推荐介绍 | 产品展示 | 新闻动态 |

Powered by 大发一分快3app推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